找到相关内容1454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安忍其实是世界上的一股大力量

    不可能对你造成伤害,你之所以感到委屈你对这些言行介怀。有人说过:“如果你是对的一方,你没需要发脾气;如果你是错的一方,你没资格去发脾气。”这才是真正的智慧。配合上深知嗔心的过失及安忍的优点之智慧时,...处处忍让她。由此可见,能否行忍取决于你与对方的关系观念。   六道的众生都曾是我们的慈母。自无始生死轮回以来,在无数的转生中,每一位众生都曾成为我们的母亲。众生的心中充满着贪、嗔、痴这三毒,所以...

    祈竹仁波切

    |安忍|忍辱|嗔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183592770.html
  • 问:明心见性后,生死便了,对吗?

    有些人虽已开悟见性,习染深厚,一时不能净尽,遇个别境界当前,未能不动此心,但并不妨碍其已开正眼,自能不失觉照,知其虚妄,不取不舍,不至于黏滞执著,留连忘返。譬如有线风筝,虽在空中飘荡,却有一线牵住...在生死关头仍然不能打破,这正说明仅仅开悟见性,而见思烦惑未尽,还是不免随业流转呀!此外,草堂青禅师转世为曾鲁公,五祖戒禅师转世为苏东坡,历史上一直流转。这几位禅师都是宗门巨匠,有解有行,以情染未脱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3894730.html
  • 【天祥寶塔禪寺住持見岸法師專訪】──天祥煙雲妙出塵 一塵廓然始見岸

    ,真正的歡喜並非建立在財富上,而是在於那一份本來清淨湛然的自性菩提。   民國八十一年,在接觸佛法兩年多後,沒有太多的掙扎和念頭,為「人家都出家了,我們也要出家」的想法,辭掉了人人稱羨的高薪...滿足眾人要求的目標?然而,見岸師做到了,她心心念念都想著,「如果自己像對方這麼苦,希望別人怎麼幫忙。」   從出家前到出家後,見岸師強調,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「清楚修行這條路是永不回頭的一條路。」...

    李美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0344529.html
  • 出家人:世间最贵者

    无比地恭敬出家僧人,他们都依止了高僧大德,并拜玉琳、金刚戒等僧人为国师。顺治皇帝在其《出家偈》中有“朕本西方一衲子,如何落在帝王家,当初一念差,黄袍换却紫袈裟”之句,意即前世出家为僧,一念之差...来世离贪恚痴具沙门法想。”现在佛法势微,世间人见出家人觉得好奇也在所难免,犹如萨迦班智达所言,一群猴子见到人时也会嘲笑人竟然没长尾巴。这从另一面也正说明了我们出家人应以高度的自豪、深切的悲心、精严的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666887.html
  • 功德无量的水陆胜会——香港天童精舍修建冥阳两利普度大斋法会纪实

    ……自性清净本无垢染,自性圆明本无医幻。当知如来藏性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如如不动,故心经云:“不增不减,不垢不净”。本自具足,本自圆明,众生一念无明妄想,不识自家主人,不知自家珍宝,故流浪死生,...无生体自圆”。……如来者即是真如本体,各各不无,人人本具,虚妄执着,不能证得,故今离一切相,绝一切非,一念不生,法性圆明,于此体上无自他之形相,绝生佛之假名,何有能施之相也。故无相布施功德,竖穷三...

    明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5580292.html
  • 知识点亮智慧灯——佛陀的智慧教育

    现在还不能完全显现出来。这就是佛陀证到的道理“大地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”。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知识,来显现我们的如来智慧德相。   佛法就是一种教育,是佛陀把自己的经验...计算机永远无法取代人的原因,因为智慧是学不到的,而我们众生却不用学就具备的,只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显现出来。这就是佛陀证到的道理“大地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”。所以我们需要正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485463.html
  • 格言联璧(三)

    不在也,疏之而已耳。 人心如明镜,全休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。 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,拭之而已耳。 [译文]:人的心就好像稻谷一样,到处都是生机,物欲掩盖了生机,但生机始终存在。人心像明镜一样,充满着光明,外在的污染而变暗,然而光明并未消失,不过少了擦拭而已。  人之心胸,多欲则窄,寡欲则宽。 人之心境,多欲则忙,寡欲则闲。 人之心术,多欲则险,寡欲则平。 人...

    [清]金兰生先生编述

    |格言|格言联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8/18301788040.html
  • 舍识用根的动中禅

    开始安立意义,却又发觉这意义皆是世间的东西,好像你开始称客人为叔叔伯伯,那些都是安立上的假名。原来,念头是无意义的,你称之为那样,它才那样,你叫它为烦恼、为善知识、为无记,你对待的态度就不同。过不久后,彼自生又自灭,才发现原来它没真正入坐,来去只是虚诳之法。这就是心生种种法生。   “你称之为那样,它才那样”的另一意思是“对意上起的念,若不认同其实义,此念即构不成识”。易言之,意识是于意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0179258.html
  • 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

    就是平日主宰我们思想行为的意识中心,心本是清净的,为人的七情六欲、邪妄无明,使之交错盘结,无法时时清朗,于是生命中的所有喜、怒、哀、乐,生、老、病、死,周而复始地循环著,起伏无常。   人们接受...   释迦牟尼佛陀所体悟的真理,即佛教基本教义的四法印“诸行无常,诸漏是苦;诸法无我,寂静涅槃。”释尊及诸佛当然希望众生都能开悟成佛,众生智慧不够,无法短时间内体悟因缘法则,所以运用各种方法,...

    蔡亮君

    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0842021824.html
  • 人性与道德

    本性是善,固然不对,是恶,也不对。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,善与恶,理性与物性,乃是与生俱来的,遇于善缘则善,遇于恶缘则恶。因此,伟大的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时说:“奇哉奇哉,大地众生,皆有如来智慧德性,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。”在这里,“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”是佛教性善的根据;“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”是性恶的根据。智者大师根据佛陀的开示,指出性是先天本有的理德,在情感流露出来时才有善恶之分。从性善...

    能真

    |道德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2120082341.html